- ·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05/29]
- ·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05/29]
- ·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05/29]
- ·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05/29]
蹲点见闻丨释放两项改革红利,资阳推动农业农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四川在线记者 吴忧 远处的稻田传来一阵轰鸣,大型拖拉机正牵引着自动耕种机缓步向前,让土黄色的稻田变成了黄绿相间——5月12日,记者走进资阳市雁江区丹山镇,到处都是繁忙的
四川在线记者 吴忧
远处的稻田传来一阵轰鸣,大型拖拉机正牵引着自动耕种机缓步向前,让土黄色的稻田变成了黄绿相间——5月12日,记者走进资阳市雁江区丹山镇,到处都是繁忙的犁田栽秧场景。
完成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以后,资阳围绕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发展质量、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治理效能做好“后半篇”文章,加速释放改革红利,推动农业农村提档升级,持续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资阳市雁江区丹山镇,就是当地推进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的核心试点乡镇之一。近日,记者深入丹山,蹲点关注基层的新成效和新期待。
万亩稻田连成片
传统农业加快转型
几天前,拖拉机和耕种机刚刚送抵丹山镇大佛村,大佛村党总支书记龚波松了口气。“去年我们组织人工抢耕抢种,还是晚了个把月,最后亩产不到500斤。”龚波告诉记者,今年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全村有了2000亩连片的高标准农田,加上先进农业机械的助力,必能打个“翻身仗”。
大佛村的2000亩水田只是个开头。在丹山镇,一个现代化的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园初步建成,覆盖了原丹山镇和新场乡、回龙乡的亩耕地。
分管产业园区工作的副镇长许勇告诉记者,原丹山镇和新场乡、回龙乡本身就处于产粮区,拥有丰富的稻田和水源,尤其是丹山大米曾是远近闻名的金字招牌。扩大水稻种植规模、重振丹山大米品牌,是撤并三个乡镇的着眼点之一。调整以后,新的丹山镇拥有227平方公里的土地,其中包括20万亩耕地,水稻种植面积更是跃居雁江首位。
“不过,数字的简单相加没有意义,并不会直接带来生产力的发展或生产效率的提升。”许勇表示,特别是在农村壮劳力减少的背景下,有田无人种、种了没人管的现象比较突出,“要在规模化的基础上实现机械化、多元化,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紧接着“前半篇”的“合”,当地启动了“后半篇”的“转”。建设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园,就是其中的关键一环。
去年以来,雁江整合倾斜90%高标准农田建设指标,按照标准化、集约化的要求整合原本破碎分散的稻田,完善道路、水渠等基础设施,集中力量改出了连片的万亩良田。在此基础上,当地逐步推动机械化生产、信息化管理,让机械取代人力成了今年春耕的主要力量。与此同时,当地逐步探索稻虾、稻鳅、稻鳖等同步种养和蔬菜、中药等经济作物套种、轮作,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实现了增产增效。
“我们的转型升级不止于此。”丹山镇党委书记李林介绍,当地正努力延伸稻渔休闲观光、文化体验、科普教育和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形态,继续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争创省级、国家级产业园区,为镇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集体经济动力足
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五一之后的几场雨,让庄稼长得又快又好。”5月13日,在丹山镇楠木村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的玉米地里,兼任专合社理事长的村支书王建勇正在进行每天一圈的巡回检查,黑色的皮鞋上已经沾满了泥巴,“这300亩玉米地,由村集体经营,是我们楠木村的新起点。”
如今的楠木村,由原新场乡的楠木村、万福庵村及原丹山镇的安全村部分村民小组合并而来。今年3月,楠木村进行了村级建制调整后的首次换届,34岁的王建勇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并兼任村委会主任和村集体经济负责人,实现“一肩挑”。
“从今年开始,村里的氛围都变了。”今年65岁的刘秀芳是村里的老党员,她告诉记者,如今楠木村上下都在谋发展,不少地方都在搞建设,每个人都是动力十足,“原先对合村还有些顾虑,现在来看,这是我们村的一次飞跃。”
王建勇告诉记者,原先这片土地是新场乡和丹山镇的交界区域,相对之下发展一直较为滞后。他曾在外当兵、工作10余年,前几年返乡时发现家乡的面貌变化不大,“只有原来房子更老了、公路路更烂了”王建勇说,这是促使他放弃在城市发展、选择回乡任职的重要动因,“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以后,新楠木村成了新丹山镇的中心区域,全村拥有6000多亩耕地,这给了我们更大的发展空间。”
整合土地资源发展集体经济,夯实乡村振兴发展的基础,是新楠木村的头一件大事。王建勇带着干部群众考察学习、集体讨论,决定整合300亩土地作为起步区,先期种植玉米,后期轮作蔬菜,以期实现稳妥起步。上个月,300亩玉米地完成了播种,如今幼苗已经破土而出,正在雨露滋润之下茁壮成长。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网址: http://www.zgnywznygc.cn/zonghexinwen/2021/0518/1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