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05/29]
- ·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05/29]
- ·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05/29]
- ·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05/29]
农业农村部:确保畜禽核心种源自主可控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本报记者 潘宇静 4月28日,农业农村部就新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副主任、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副司长孙好勤表示,在畜禽育种领域,
本报记者 潘宇静
4月28日,农业农村部就新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副主任、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副司长孙好勤表示,在畜禽育种领域,知识产权保护主要是对育种人发明创造的测定方法、遗传评估算法、基因芯片等进行保护,主要是通过《专利法》来实施。农业农村部支持企业将独有的、不便公开的技术成果形成商业秘密,从而达到保护的目的。
完善商业化育种体系
孙好勤在发布会上表示,要力争用10-15年的时间,建成比较完善的商业化育种体系,显著提升种畜禽生产性能和品质水平,自主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突破性品种,确保畜禽核心种源自主可控。“包括生猪、奶牛、肉牛、羊、马、驴等家畜品种,蛋鸡、肉鸡、水禽等家禽品种,以及蜜蜂、蚕等,要全面强化自主创新,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突出主导品种选育提升,注重地方品种开发利用,提高育种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应用能力。同时,开展高效智能化性能测定,构建育种创新链大数据平台,提高遗传评估支撑服务能力。”
孙好勤表示,新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将以国家畜禽核心育种场为依托,支持发展创新要素有效集聚、市场机制充分发挥的联合育种实体,提高核心种源培育能力;要全面强化企业主体,支持畜禽种业企业做强做大、做专做精,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研发能力、产业带动力的领军企业,提高企业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2008年-2020年,农业农村部实施第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覆盖了奶牛、生猪、肉牛、蛋鸡、肉鸡和肉羊六大主要畜种。经过十二年的努力,畜禽生产性能水平明显提升,畜禽种业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明显提高,核心种源自给率超过75%。
孙好勤指出,新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坚持系统谋划、分类施策、聚焦重点、精准发力,重点是要解决“好不好”“强不强”的问题。实施期限从2021年到2035年。
种猪供给有保障
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专家委员会主任陈瑶生表示,关于种猪进口问题,目前我国种猪供给立足国内是有保障的。近十年来,全国年均进口种猪不到1万头,占核心育种群更新比例不足10%,少量进口主要用于补充资源、血统更新和改善种猪性能。
陈瑶生同时指出,虽然我国进步很快,但规范的系统选育历史积淀不足,比国外晚了近50年,核心育种群的产仔数、饲料转化率等关键性状与发达国家还有10%-30%的差距。因此,适当引种有利于国内生猪种业加快追赶,完全不引不利于加快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据陈瑶生介绍,我国猪肉消费和全球消费演变趋势类似,由短缺时期的脂肪型逐渐过渡到供需基本平衡时期的瘦肉型为主。当今世界瘦肉型品种有三个:杜洛克猪、长白猪和大白猪(简称“杜长大”)。由于吃得少、长得快、瘦肉率高,成为全球生猪养殖的当家品种。从全球来看,根据本国市场需求对“杜长大”进行本土化选育,是国际通行的做法。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杜长大”以来,和美国、加拿大、丹麦等国类似,实施了本土化选育,特别是2009年启动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以来,进一步加快了系统选育,从而保障了我国接近90%的生猪市场的种源供给。
陈瑶生称,下一步,在全国实施新一轮生猪遗传改良计划中,一是实施大规模的主导品种联合育种,尽快实现生产性能比肩国际先进水平,加强优质种源供给;二是加强地方品种保护,2021年已启动了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将进一步完善保护体系,加大保护力度;三是大力推进地方品种开发利用,深入挖掘其优质特性,培育以风味独特、肉质鲜美为主兼顾生长速度的特色猪种,更好地满足多元化的市场消费需求。
来源:中国证券报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网址: http://www.zgnywznygc.cn/zonghexinwen/2021/0429/1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