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高效、生态、环保——农业转型发展的晋宁实践

来源: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4-2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原标题:高效、生态、环保——农业转型发展的晋宁实践 晋宁蓬勃发展的花卉产业。晋宁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全国每10枝鲜切花中,有7枝来自云南;云南出口的每10枝鲜花中,有7枝来

原标题:高效、生态、环保——农业转型发展的晋宁实践

晋宁蓬勃发展的花卉产业。晋宁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全国每10枝鲜切花中,有7枝来自云南;云南出口的每10枝鲜花中,有7枝来自晋宁”……近年来,晋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把花卉产业作为农业产业富民工程来抓,以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花卉产业,打造“世界春城花都”,全区高原特色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已成为全球温带花卉最佳产地,中国鲜切花生产的重要产地,鲜切花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省第一。

位于滇池南岸的晋宁,深受滇池滋养,对滇池保护和生态环保有着“执念”。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坚持以“调整结构兴产业,农民增收奔小康,突出特色树品牌,提高质量促效益”的方针,逐步采取高效、节能、环保的花卉栽培模式,花卉产业迅猛发展。花卉产业于2019年8月27日被省人民政府正式列为云南省首批“一县一业”示范县。

近年来,晋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动高标准设施建设,采用无土基质栽培、测土配方施肥及水肥一体化等绿色技术,在农业提质增效的同时,为建设绿色、生态、环保的高品质农业持续助力。

生态优先

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这个春天,晋城镇沙堤村的千亩油菜花海成为昆明人朋友圈的“网红景点”,无数人到此拍照“打卡”,分享一波又一波“美丽记忆”。

“我们今年把2502亩土地全部流转过来,种植了油菜花,为乡村农旅赋能。”沙堤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郑坤明说,2018年,沙堤村开始拆除大棚,回归传统农业,用生态农业理念建设美丽乡村,“在保护好滇池的同时,也探索出一条具有沙堤村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沙堤村拆除大棚发展传统农业,是晋宁区发展生态农业、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具体体现之一。近年来,当地通过制定并落实《晋宁区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及重点流域规模化畜养殖整治专项攻坚战工作方案》《晋宁区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及重点流域规模化畜养殖整治专项攻坚战任务分解工作方案》《晋宁区2019年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方案》《滇池保护治理“三年攻坚”行动2020年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任务分解方案》等,不断细化分解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目标任务,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完成时限,深入推动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的解决。

目前,晋宁已投资1513万元实施了万亩农田面源污染综合控制工程,其中,完成了亩土地减污种植技术推广。经测算,项目区氮肥施用量减少30%—50%,磷肥施用量减少40%—60%,每年可减少化肥施用量43.3吨。蔬菜每亩可减少化肥用量39千克。每亩减少灌溉成本14.9元,每亩增加收入190—240元。

工程措施是农业提质增效和控制面源污染的最佳选择之一。为此,晋宁区正大力建设高标准设施工程。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晋宁区的高标准设施栽培面积应用“水肥一体化”和灌溉水循环利用技术累计达到7000亩。其中,花卉龙头企业的发展尤为明显,如张良花卉合作社、米花园艺、云天化集团公司、永茗花卉园艺有限公司等已创建了高标准绿色生产集成示范基地,在晋宁区产业结构升级中起到了较好的先锋示范带动作用,成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高地和标杆。

环保先行

绿色生产技术赋能农业品质

“红蜘蛛”是玫瑰鲜切花的主要病虫害之一。它主要危害植物的叶、茎、花,严重时植株发生黄叶、焦叶、卷叶、落叶和死亡等现象,这让玫瑰种植户们头疼。

“如果不施足农药,虫害难以控制;如果施用大量农药,土壤、水源乃至整个植株都会成为受害者。”为了防治“红蜘蛛”,其天然克星“捕食螨”被晋宁区农业人员放到了基质上,通过“一物降一物”的生物防治方式有效控制“红蜘蛛”的危害。

统计数据显示,晋宁区已推广应用花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3.5万亩。晋宁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绿色防控技术措施,既达到了防治效果,又节省了成本,更增加了收入。当季菜、花减少农药施用2至5次,杀虫剂减少施用量31.5%,防虫效果达80%以上,同时,每亩土地降低成本30—100元。

在昆阳街道的张良花卉合作社里,一排排玫瑰含苞待放。仔细一看,玫瑰的植株并不是直接栽种在土壤里,而是被人为架空在种植槽里,用的是椰糠等种植基质。“使用科学配比基质种植的鲜切花不仅可以保证苗木的茁壮成长、花开得更好,而且鲜切花植株不直接种植在当地土壤里,农药、肥料的施用也不直接作用于当地土壤,有效保护了土壤不受板结。”据合作社负责人张良介绍,如果利用得当,这种基质可以反复使用7—10年。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网址: http://www.zgnywznygc.cn/zonghexinwen/2021/0425/1172.html



上一篇:泰安大汶口镇:真抓实干全域推动 实现农业农村
下一篇:中国已建成国家和省级农业科技园区逾1500个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投稿 |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编辑部|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版面费 |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论文发表 |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