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江西安义县:农业产业模式创新让乡村焕发春日

来源: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1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3月18日,行走在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的乡村,春雨濛濛,春意盎然,映入记者眼帘的一片片油菜花带来勃勃生机;田间地头传来的机器轰鸣,展现出一派忙碌的春耕景象;温室中一排排

3月18日,行走在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的乡村,春雨濛濛,春意盎然,映入记者眼帘的一片片油菜花带来勃勃生机;田间地头传来的机器轰鸣,展现出一派忙碌的春耕景象;温室中一排排一层层一箱箱的稻苗,在多功能立体育秧苗床全自动浇灌设备的呵护下茁壮成长;干净整洁的村落里,三两村民午后闲聚,悠闲地聊着天。兴旺的产业、美丽的村庄、淳朴的民风,乡村生活的烟火日常点亮了春日“新彩”,一幅“春之美卷”正徐徐展开……

六溪村:春耕正当时 水稻育秧忙

人勤春来早。在安义县长均乡千亩早稻生产示范区内,几台“铁牛”在田野间撒欢“奔跑”,大展身手。引擎轰鸣声中,泥土翻滚,到处都是村民忙碌的身影。今年,长均乡六溪村新增了2000亩土地流转给江西省绿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能公司”)经营,根据早稻能种尽种的原则,该片区计划种植早稻1000亩以上。长均乡六溪村党总支书记王小清告诉记者,原来村里农户大多分散耕种,农户收益并不理想,如今通过将土地流转给绿能公司规范化、机械化、智能化经营,不仅解放了农民双手,也增加了农民收益。

这套由“全国十佳农民”凌继河探索实践出的“绿能模式”对安义县来说并不陌生。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生产队制+激励机制、智慧农机+职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供销一体化,绿能公司走上了规模化经营、企业化管理、机械化耕种、社会化服务、优质化生产、精准化扶持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形成了独特的“绿能模式”,带动周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在位于安义县鼎湖镇的绿能水稻工厂化育秧中心,透明的玻璃温室大棚内,工作人员正在仔细察看秧苗培育情况。只见一个个秧盘整齐地摆放在大棚中,经过一周时间的浸种、催芽、播种、暗化等工序,大棚中秧盘里的稻种已经开始冒出了翠绿的嫩芽。

“等它们再长20天左右就可以直接脱盘送往田间进行机插了。”绿能育秧中心负责人汤林敏说。记者了解到,大棚内配备了自动化精量高速播种流水线、智能化育秧苗床、水肥一体化喷灌系统和智能化温室控制管理系统。与传统田间育秧方式相比,通过机械智能化育秧,不仅能保证秧苗质量,使幼苗变得整齐强壮,还能缩短出苗时间。“从将种子播种在育秧盘到移插进田里,整个时间比传统育秧缩短了至少一周,现代化的育秧手段为助力春耕备耕生产打下良好基础。”汤林敏说。

为做好今年春耕备耕工作,绿能公司早已行动起来。“我们今年3月初就已经开始打田,育苗、进种等工作也已做在前头。”绿能公司董事长凌继河告诉记者,为进一步提高农民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今年公司积极鼓励引导周边农户多种早稻,预计今年早稻播种1.6万亩(其中育秧6000亩),同比去年增加0.35万亩。

墨山村:美丽乡村换新颜

刚下过零星小雨的天空仍布满阴云,站在墨山村口,抬眼望去,远处被雨水浸润过的高山透着一抹新绿;低头细看,近处风景秀丽,一栋栋农民新居拔地而起。“这与我印象中的乡村相貌大相径庭。”骑着山地车前来踏青的杨先生对记者说。

记者了解到,墨山村共有88户390人。去年以来,墨山村结合当地“三拆三清”工作,从高起点规划设计、高标准推进打造以及高质量长效管护三方发力进行村庄改造,加快推进精品村点建设,以书画墨山的历史脉络为主线,重现“墨山十景”,让村庄有文有景。

“墨山村名的由来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有不解之缘,因此我们在改造时为纪念书圣王羲之在此徜徉洗笔,专门修建了两口水塘,起名‘洗笔池'。”长均乡党委书记周海燕介绍。此外,墨泉古井、舞墨亭、樟树林等精心打造的景点,都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同时,焕发了新的生机。

“我家的屋顶、围墙都进行了提升改造,现在一眼望去村里处处是美景,住得特别舒服。”说起如今的生活环境,村民舒杨健笑得合不拢嘴。她告诉记者,以前村里到处是老旧危房,不仅环境脏乱差,基础设施也落后。经过改造,村里拆掉了猪圈、旱厕,铺设了地下排污管网,建设了化粪池和污水处理站,整个村庄干净又整洁。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网址: http://www.zgnywznygc.cn/zonghexinwen/2021/0319/857.html



上一篇:南昌市培育都市休闲农业精品 提升乡村产业动能
下一篇:农业提质增效 乡村更加兴旺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投稿 |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编辑部|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版面费 |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论文发表 |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