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园艺论文_海南杜鹃的组织快繁体系优化

来源: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9-0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文章摘要:以海南杜鹃(Rhododendron hainanense)的种子为外植体,通过探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浓度对海南杜鹃不同生长阶段的影响,优化海南杜鹃的组织快繁体系,得到海南杜鹃各生

文章摘要:以海南杜鹃(Rhododendron hainanense)的种子为外植体,通过探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浓度对海南杜鹃不同生长阶段的影响,优化海南杜鹃的组织快繁体系,得到海南杜鹃各生长阶段组织培养的最佳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海南杜鹃最佳培养基pH值均为5.8,其中种子萌发最佳培养基为WPM+2.0 mg·L-1 GA3;最佳增殖培养基为WPM+1.0 mg·L-1 IBA +0.2 mg·L-1 TDZ,不定芽诱导率达100%,平均增殖倍数达5.05;最佳继代培养基为WPM+0.4 mg·L-1 IBA+ 0.2 mg·L-1 TDZ+1% AC(碳源),一个月生长量最高达0.96 cm,并且植株健康;最佳生根培养基为WPM+1.0 mg·L-1 IBA +1.5 mg·L-1 NAA,生根率达94.44%,平均生根数量达23.48个;移栽基质为在腐殖土:椰糠=1:1(V:V)的基础上铺一层1 cm的水苔,移栽成活率达到75.0%。本研究为杜鹃工厂化育苗和种质资源保育提供参考依据。

文章关键词:海南杜鹃,组织培养,植物生长调节剂,

论文作者:陈怡超2 李子馨2 郑威彬2 李一凡2 霍少洁2 宋希强2 赵莹2 赵霞1 曾晓鹏1 

论文分类号: S685.21

相似文献:玉台1号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作者:董薇,余永亮,杨红旗,许兰杰,谭政委,夏伟,梁慧珍,刊载期刊:《分子植物育种》
新优花卉红冠桉腋芽快繁体系优化.....作者:邢文婷,陈彧,许奕,陈培,董晓娜,杜丽敏,刊载期刊:《分子植物育种》
‘聊红’椿组培快繁体系的初步建立.....作者:刘冰,马世杰,邱乾栋,张秀省,祝国栋,赵培宝,刊载期刊:《分子植物育种》
路易斯安娜鸢尾‘Noble Moment’组培快繁体系建立.....作者:王鹏,刊载期刊:《分子植物育种》
花叶凤尾竹(Bambusa glaucescens f.albo)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作者:何安国,史文辉,左璐莹,雷佩雯,骆林艺,应叶青,刊载期刊:《分子植物育种》
观赏性山楂资源组织培养快繁体系建立.....作者:吴静妍,葛新新,李海英,窦树军,刊载期刊:《分子植物育种》
兰州百合组培快繁体系的构建.....作者:柯义强,郭鹏辉,马洪鑫,杨许花,高丹丹,刘湘君,马忠仁,丁功涛,刊载期刊:《浙江农业学报》
圆锥绣球‘北极熊’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作者:王红梅,刘春风,孟紫莲,韩芷琪,丁丽梅,刊载期刊:《分子植物育种》
果桑离体冬芽组培快繁和枝条扦插快繁体系的建立.....作者:彭芳芳,李勋兰,魏召新,杨海健,韩国辉,刊载期刊:《分子植物育种》

相关文章:果树高光效树形标准化整形修剪技术.....作者:牛自勉
新时代山西红枣栽培技术与发展趋势.....作者:贺润平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网址: http://www.zgnywznygc.cn/qikandaodu/2021/0902/1681.html



上一篇: 有机化工论文_双叶细辛甲醇提取物对12种农业
下一篇: 农业工程论文_基于知识元描述的模型参数化设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投稿 |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编辑部|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版面费 |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论文发表 |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